玉 天 府

  • 首頁
  • 道長簡介
  • 道長動態
  • 祈福法事
  • 祈福用品
  • 聯系道長

安 龍 謝 土

安龍謝土儀式中一定少不了一條用白米做成的龍。這條米龍十分精緻,主持科儀的的道壇會用好幾天的時間做出龍的外型與四肢,以生鴨蛋畫出龍目、將大壽金折成龍角,以錢幣作為龍鱗,這是較常見原料,當然龍目、龍角、龍鱗的原料運用還是取決於道長的安排,但白米捏出龍身是不可變動的,有些地方甚至會要求以一百斤白米捏出龍形。

禮 斗 法 事

拜斗又稱「禮斗法會」,也就是拜請五斗星君,祈求星君消災解厄植福保泰。
五斗星君就是東、南、西、北、中的五方斗宿之總名以北斗為主,其次則為南斗。 

斗分為五方斗,(以東、南、西、北中五大星君為總稱),斗母元君與神仙佛聖斗、福、祿、壽斗等,東斗是主算護命星君,西斗是記名護身星君,南斗是六司延壽星君,北斗是本命延生星君中斗是大魁保命星君,斗母元君為所有斗的元君,神、仙、佛聖斗為尊賢敬聖,保佑合家平安事業順利,男添百福,女納千祥,應拜之斗,至於福、祿、壽斗,於字面上已經很清楚求福、祿、壽,三寶應拜之斗。拜斗是一種神聖具玄奧之科儀,斗內法器有斗、米、尺、秤、刀、鏡子,以上六項亦代表宇宙萬星、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以上對拜斗之簡解望諸信代德能大略了解,不論制解、事業、求福祿壽、消災解厄、考試求功名。財利都有意想不到功效。

拜斗的信仰是因為民間相信「南斗註生,北斗註死」屬於一種星辰信仰。南斗星座由六顆星組成,形似鬥,指向南極星,傳說南極星主司人的福壽及爵祿,民間將南極星與南斗星組合成一個壽星崇拜,稱「南極仙翁」、「南極大帝」或「延壽星君」;北斗星有星座七,又稱「七元解厄星君」,是天道造化運行的樞紐,也是世人本命星宮之處。道教由此司命信仰,發展出祭拜斗星的儀式,藉此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地方寧靜、眾信獲福。拜斗於是成了民間祈福的風俗習慣之一。

●拜斗的淵源始於漢朝張道陵天師,據北斗經所記載,『永漢元年正月初七』太上老君傳授張天師北斗延生秘訣,人類始知斗為天與人之關係,斗為天樞是神人之主宰。

●人的生命由天而降凡塵,凡塵則有青龍(屬性)、朱雀(屬靈)、勾陳(屬神)、呈蛇(屬意)、白虎(屬魂)、玄武(屬魄)六神靈性之氣,影響我們人類的六神靈性,及有吉、凶、休、咎、禍、福,皆難逃靈性之約束,因此我們必須借拜斗禮懺,及仙佛造化,達到趨吉福而脫離凶、休、咎、禍,使本命元辰光彩,心神安寧,便可以事事順心如意。


祈 安 清 醮

祈安醮(粵語:音「照」),又稱太平醮、平安醮、太平清醮、太平福醮、安龍清醮、清醮、清醮會、打清醮、清吉醮、祈安清醮、天醮、春醮等,屬於醮的一類,是道教一個傳統儀式,亦是民間習俗,為答謝神明的庇護之恩,並且祈求風調雨順、五業興旺和地方平安[1]。在四川、福建、廣東、香港及台灣一帶特別盛行。[2] 在香港,太平清醮是村民酬謝神恩、祈求國泰民安的盛大儀式,又以依賴漁業和農業為生的村民最為著重。不少鄉村至今仍保留定期打醮的習俗,大部分清醮都稱為太平清醮,少數則稱為安龍清醮。

敬 拜 天 公

民間俗稱的「天公」即玉皇上帝,也是道教傳統上所尊稱的「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玉皇上帝在天庭統領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眾神,由於祂的地位至為尊貴,所以民間習俗在祭拜天公生時,也是非常慎重,民間俗諺說:「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貴。

中 元 普 渡

臺灣中元普渡法會是指臺灣的中元法會儀式,相對於個人或單一家庭的「家普」、單一機關的「私普」,由各聚落、團體或廟境居民聯合舉辦稱公普、聯普,其中由寺廟舉辦的稱為廟普,行會舉辦的稱為行業普、各角頭舉辦的稱為角頭普等,由七月初一至七月底關鬼門止,往往每日皆有普度。整個區域的公普又稱大普。1952年起,政府大力推動「節約拜拜」,定於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時統一普渡,之後順應民情,由各家廟宇自行決定普渡期程。 在臺灣,中元普渡不僅是民間的活動,公家也會藉此機會禱祝社會安和樂利。現時民間的「中元普渡」習俗是三教合流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

三 獻 道 場

發表請神:

呈奏表章請功曹傳達告聞三界,稟告此次舉行拜斗的用意,然後才依次請各方神明降臨道場,接受信眾的禮敬朝拜,所以發表請神乃是每次法會,必須安排在開頭部分之科儀

拜 經 懺:

道教乃是一種有經典有科教的正統宗教,一般在拜斗或比較隆重的科儀中,都會配合諸神的蒞臨壇所各安寶經,諸道士自需安排有相關經懺的轉誦,其主要的精神有三:

一是求福、求壽其中諸如「五斗經」乃是古來拜斗以求消災解厄、祈祥賜福之意

 二是懺悔省過,凡是平日之所為中,所已犯、所未犯的,均需藉此機會,面對諸先聖表示懺悔反省之意,許多提名為懺,本身就有悔過的深意

這是道教所深刻醒察的人 性,在道德上所犯的罪與過,在道教及民眾道德中形成一種罪惡感文化,誦念懺文即是一種解罪方式由道士代之轉誦解罪以求身免

 三是祝頌:諸天尊聖既降,自需虔誠地諷誦其所著作的經文,讚美經典的功德、也讚美聖尊、濟世的慈悲、期望其能一本好生之德、繼續救劫度人、重造天地拜斗所轉誦的經典有玉皇經即在濟生度死朝天寶懺藉以投誠懺悔玉樞寶經用於收煞禳災五斗經和三元寶懺乃在祈求元辰光彩三官妙經和北斗真經則用於解厄誕生

 獻 供:

 將至善至美之物奉獻給至高至尊,有香、花、燈、果、飯、寶

諸如獻寶:內行之人一定事先備妥家中較珍貴之寶物,諸如金戒指、瑪瑙之類盛於盤內依例由高功親自供獻後再還給供主

即是認為獻神之後,佩帶就可以分享神的賜福,佩帶護身此即是分福所傳達的神聖意義

關祝(三界萬靈):

呈獻四果給天、地、水三界神祇 諸如 上元天官 賜福天官 中元地官 赦罪地官 下元水官 解厄水官 祈求三官大帝暨諸位神祇庇祐眾等平安。

分燈、捲簾、拜闕:

其主要意義乃在於重構與潔淨,以期獲致除舊佈新的潔淨功能,分燈即是請南方火垣供火德星君呈進新火,恭敬地送到三清殿前照耀光明,使地方的陰暗邪氛無處躲藏,因而得以獲致清靜平安

演揚解連妙經:

解連妙經乃是道祖慈悲說改連妙經,法藥資扶,保命度災,令眾生知因了果,罪福之緣可得明瞭,障礙之因悉皆懺除。剪五方乃是剪去五方邪妖,庇佑眾等,保命延年,出入平安。過限乃是掃除千災,迎來百福

散壇: 恭送諸神


入 火 安 座

安座稱「安神位」,凡神像雕塑完成開光後,就會道士、師主持「入安座」儀式,神像就被安奉於殿上的主位,從此表示殿神明安座,就不再輕易移動。如果公或角頭廟需要請神尊巡境內,或前往進香、到交陪境巡,則由其他分身代行,每座廟通常都有數尊,按照供奉時間排序,如稱為大祖、二祖等。民間認為廟宇主祝神安座後就不可移動,故通稱為「鎮殿神明」,安鎮不動後才能長保地方善信的平安。同樣的民間在自家供奉神明,也需要日擇時進行「安神」,通常也會請道士、法師等主持,都顯示對於安座這件事特別慎重其事。主要就是考量神明若未能安奉妥當,神像就可能遭到邪神惡靈簒位佔用,因而導致家宅不安、地方不寧故家宅、辦公處所,尤其是宮廟、壇等,所有敬奉的神明、神像既經安座,才能發揮安鎮納福的功效。


開 廟 門

酬 神 謝 願

安 神 位

祭 拜 煞 星

事 業 招 財

開 光 點 眼

煮 油 淨 宅

調 營 賞 兵

進 錢 補 運

安 營 放 兵

進 香 刈 火

祭 陰 陽 宅

各 種 法 事

電話:0905825118
地址:彰化縣永靖鄉崙子村自強路100號